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“环境科学综合实验Ⅱ”教学大纲内容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、类别、处理和控制,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理论课的深入理解和应用,从而帮助学生知识架构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2024年3月23日,马文超老师组织带领五十多名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来到儋州市排浦镇龙港海湾,开展了一次海洋垃圾分类、溯源的实验教学活动。
活动开始,同学们沿着三公里长的海岸线,捡拾散落在沙滩和海面上的废弃垃圾,经过2个多小时的清理,共收集到各类海洋垃圾20余袋,重量达26公斤。本次活动很好地将劳动教育和专业授课相结合,同学们通过清洁海滩、收集垃圾,用实际行动为海洋“减塑”和“美颜”,守护了海洋美丽风景线,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。
紧接着,同学们将在龙港海湾捡到的垃圾带回学校实验室,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、整理和成分分析,检测出了超过35%的塑料与16%的纸类。经研判,推测其主要来源是旅游和渔业活动。
马文超老师作为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核心成员,长期以来围绕海洋垃圾污染问题,开展了塑料垃圾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。本次活动是“环境科学综合实验Ⅱ”实验课教学的拓展延伸,将“项目式教学法”应用于环境科学本科生实验教学过程,目的是将海洋塑料垃圾精准溯源,这对海南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
相较于传统的实验课教学,该“项目式教学法”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,有利于学生构思能力、设计能力、操作能力、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各种实践能力的提高。
教学督导虞老师表示,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并落实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“项目式教学法”实验课堂,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、积极体验、亲历直观的科学实验过程,既学到科学知识,又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,值得在高校实验课堂推广和应用。